在近幾年的光伏市場中,戶用光伏無疑是涌入度與關注度最高的環節之一。從2021年開始,戶用光伏幾乎以年均超過20GW的裝機速度一路高歌猛進,這在戶均30-50kW單體規模的光伏細分領域中,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在這場軍備賽中,各環節的參與者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具體來看,整縣推進政策間接助推了國有企業入局戶用光伏,成為部分戶用資產的最終托底方;金融融資租賃機構從資金方開始轉變成為下場招商、資產持有者;平臺企業的競爭從參與的企業數量可見一斑,據悉某家金融租賃機構在2023年上半年將授信范圍從20余家升級至超過60家,這是各類型平臺企業重新“回歸”或者跨界躋身戶用光伏的真實寫照。
在這些背后,歸根到底實際上是一場資源爭奪大戰,大家各司其職、各顯神通,其中屋頂與渠道資源是爭奪的重點。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造富”的對象正發生轉移,掌握資源與渠道企業正成為這場行業“盛宴”中的既得利益者。
當然,各參與者亦殊途同歸,較穩定的收益且可規?;?、復制發展是各環節積極參與戶用光伏市場的根本驅動力。
但是,時至當下,戶用光伏已然進入“紅?!备偁庪A段,后來者們能否再復制行業龍頭的“造富”神話?或者說,當前的戶用光伏還有多久、多遠的路可走?這是從業者們站在2023年的光伏市場中充滿疑問與迷茫的根本。
戶用光伏:利潤神話
在創維集團2023年半年報中,筆者注意到這樣一組數據,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業務在創維集團中的營收占比達到48.2%,而去年同期僅為26.1%。相比之下,其主力業務智能家電、智能系統技術業務的營收占比均出現了下滑。不僅如此,從創維集團公開的財報數據中看到,上半年創維新能源業務實現121億元營收,同比增長188%,13萬戶戶用光伏電站是創維光伏上半年交出的業績。按照戶均30kW計算,13萬戶大概可以折合為4GW的裝機規模。
雖然創維新能源業務中也包括部分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戶用仍是創維光伏業務的主力軍,這一亮眼的成績得益于中國光伏裝機,尤其是戶用光伏的蓬勃發展。甚至在全球經濟大環境下行的情況下,光伏業務更是成為創維集團維持33%高額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創維光伏的表現僅是戶用光伏市場上的冰山一角,這個行業帶來的利潤神話是可復制的,例如憑借戶用光伏業務遞交IPO申請書的企業、趨之若鶩的金融機構以及年薪過百萬的光伏基層業務員,這都是戶用光伏行業帶來的利潤紅利。
在這場戶用光伏的盛宴中,無論是資產的最終持有者,還是各環節的參與者,各取所需的活躍在這個市場。當然,持有者并不一定是利潤的最終攫取方,但對于資產持有者來說,戶用光伏將是未來小微能源結構的基礎資產,同時也是金融機構作為資金“蓄水池”的最佳方案。
戶用資產在誰手里?
從2015年國內戶用光伏發展伊始,到“十四五”戶用光伏電站終于找到了一條合適的發展道路,除了農民自投的項目之外,民營企業將前期開發所持有的大量電站資產通過與買方成立合資公司等形式予以出手,以規避民營企業大規模持續持有重資產的風險。
當像國家電投、華能新能源等央企逐步浮出水面收購戶用光伏資產時,市場認為戶用市場最終將于地面一樣殊途同歸,國有企業正成為戶用光伏電站資產的最終持有者。但實際上,從目前統計數據來看,國有企業收購的戶用光伏電站資產占比遠不到50%,這與地面光伏電站的市場格局大相徑庭。
除了國有企業之外,大量的戶用光伏電站資產散落各處。一部分是上文提到的部分由農戶自投,行業中創維光伏的業務范圍即是由農民自投、租賃設備的模式推動;還有一部分是金租機構的間接持有,其中規模最大的即是近兩年由融資租賃機構持有的規模,也在逐年上升,目前越秀租賃、湖北金租等機構也在大量招商,進行戶用電站自持。
另外,在綠色金融政策的宣講下,也有一些資產管理公司在布局戶用光伏。日前正泰安能與綠色能源基金共同設立合資公司,并實現了業務落地。該基金未恒旭資本、橫琴人壽、上汽金控合作發起,規模5億元,這是市場上首支以戶用光伏為底層資產的市場化資產管理類基金。
這些戶用電站資產持有方的共同特點是資金充裕且資金成本較低,在當前環境下,戶用光伏無疑是優質資產選擇之一。
能否再造“神話”?
戶用光伏電站能否再創“神話”有兩重含義,一是規模、二是利潤。從規模來看,到2023年底,我國戶用光伏電站毫無疑問的將突破100GW,在經歷了三年的高速增長之后,此前的戶用大省已然出現增長乏力的跡象,一直雄踞戶用裝機榜首的山東、河北便是典型代表,大部分平臺企業也將招商范圍擴大至此前資源略差的中西部省份。
從數據來看,在完成2023年的裝機高峰之后,戶用光伏能維持多久的高速裝機尚不可知。但當下可以看到的是,各省在戶用光伏方面的政策管控愈發嚴格,今年以來多個省份陸續出臺分布式光伏管控辦法,從項目備案、并網接入審批、消納空間等方面明確規則與“玩法”。
政策的約束,實際上是主管部門在看到分布式光伏快速發展之后的“補救”,這意味著從政策層面也已經感受到這一行業的過快增長,尤為注意的一點是不少省份要求戶用光伏項目開發按照項目公司備案,這一政策的出臺也代表著行業風向的變化。
在這背后,是電網公司對于增速過快的分布式光伏的擔憂,可觀可控可調是接下來分布式光伏的硬性枷鎖,而在這一前提下,反映到資產收益端則是分布式光伏進入電力交易市場的前奏,這意味著,未來戶用光伏電站資產的收益不確定性風險增加。
再往后看三年,戶用光伏電站資產收益如何,還需打一個問號。當經濟社會環境發生大變化,資金成本抬高或者戶用電站資產貶值,亦或者開發空間受限時,戶用光伏電站還有如今這么“香”嗎?
所以,放眼未來,“神話”可能難以再現,但戶用光伏電站的小微屬性仍將是未來能源與電力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但可以確定的是,屆時的“玩家”也是有門檻的,戶用光伏電站的電力能源屬性將在喧囂之后凸顯。
但站在當下,戶用光伏電站資產仍然是優質資產之一,無論是資產穩定性、收益率或者是鄉村振興、農村能源革命等國家大戰略的指引,但對于資產持有者來說,這場行業盛宴背后,遠慮與近憂需要同步思考,也需要跟隨市場不斷調整戰略方向。
Copyright ? 2002-2022 蘇州鴻博斯特超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備案號:蘇ICP備16024103號-2網站地圖